Quantcast
Channel: 论文随笔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交流平台_古诗词鉴赏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8

讽刺小说人物形象把握教学案例

$
0
0

泸县奇峰镇学校 徐金宏
案例背景:执教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变色龙》之前,我依正道语文群友的建议多次素读了文本。读第三遍时,我突然对警官奥楚蔑洛夫前后两次让巡警帮他脱衣服和穿衣服很反感,因为课文第一自然段明明交代了巡警手里“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巡警不方便啊!这说明了什么呢?我认为很有可能平时警官在巡警面前就是这样作威作福、颐指气使的。为什么会如此?因为警官和巡警之间是上下级关系。对啊!人物关系不同,他们之间的言行自然会有所体现的。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很多,其中语言描写在本文是重点,那么,我可以引导学生首先理清人物关系,再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描写,从而分析人物形象。

我把这个想法放到正道语文群里讨论了一下,大家都觉得可行,也有老师提到了《范进中举》、《我的叔叔于勒》等讽刺小说。反思自我的教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这两课时我都没有把语言描写作为重点分析。于是,结合群文阅读的精神,我设计了围绕主讲《变色龙》,重读《范进中举》、《我的叔叔于勒》以及拓展阅读三篇课外讽刺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得救》、《我的昂贵的腿》来谈通过理清人物关系、朗读人物对话从而分析人物形象的一堂群文阅读课。


教学案例:(师出示小黑板)请回答问题:

1、这是一篇 (体裁)。

2、这是一篇 (该体裁的类别)。

3、这是一篇写 (谁) (干什么)的 (内容+体裁)。

生不假思索地齐答了前两个问题,因为课文导语处有“讽刺小说”的字样:“小说,讽刺小说。”第三个问题的回答就参差不齐了。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确了一开始并不知道是将军家的狗,所以可以概括为“这是一篇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审判狗咬赫留金的故事。”

师:讽刺小说往往会以其特有的讽刺效果给我们塑造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这可以通过语言描写来体现。而语言描写的内容,只要不是自言自语,就一定有对话的双方。那么,因为人物之间关系不同,说话人的神态、心态、语气、语调甚至对话内容可能都会大相径庭。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学会一种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理清人物关系、朗读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有几组对话描写。对话双方有什么关系?

生讨论,师巡视,抽生答,明确有五组对话:警官与巡警、警官与赫留金、警官与群众、警官与狗、警官与将军家的厨师。其中前三组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后两组的关系就说不上来了。

师:将军和将军哥哥出现了吗?没出现不代表不存在吧?厨师与将军、将军与将军哥哥、狗与将军哥哥各有什么关系?说到底,警官与狗以及与厨师的对话实质上是警官在与谁对话?

生思考并小声讨论后基本能回答后两组对话实质上是警官与将军在对话,是下级与上级的关系。

师:请选择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一组对话进行朗读感悟,注意分析说话人的心态,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从这些对话中你觉得说话人是什么样的人?

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朗读体悟,师巡视指导,抽生交流:

生1:我们小组朗读的是警官与将军家厨师的对话。我们从“过来吧,老兄,上这儿来!”这句话要读出很亲切的感觉,警官称呼将军家厨师为“老兄”,看起来好像很亲切,但实际上是警官在巴结人家,因为对方是将军家的人,这说明警官是一个趋炎附势的人。厨师回答:“瞎说!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之后警官马上斩钉截铁地说:“用不着白费功夫去问,用不着白费功夫说空话。这是条野狗,弄死它算了。”这里用了两个“用不着白费功夫”,看起来好像是警官非常珍惜时间,但经过我们讨论后,我们认为不是这样的,是因为警官怕又出变故,想快点了结这个案子。

师:此处应该有掌声!你们能讨论到这个份上而且发言的学生能一口气说出来,我也是醉了。了不起!

生2:我们小组还有补充。请大家看:“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警官这样说也是不对的,因为人家厨师根本就没有这样说。警官乱猜测厨师的心思,其实就是想巴结厨师:是啊,你们那从来没有这样的狗,因为你们是有身份的人,自然不会有这样难看的狗。又因为你是身份高贵的人,所以你不好说这是野狗,没关系,我帮你说就对了。你看,今天我帮了你,以后你可得在将军面前替我多多美言啦!

(待掌声停息后)师:是啊!“以后你可得在将军面前替我多多美言啦!”同学们看,警官只是为了巴结讨好厨师吗?

(生思考一会儿后还是一片茫然)师:看来同学们又忘了说话人面前还站着的这个隐形人了。谁没有出现但却存在着?

生3:将军!警官巴结厨师的目的是为了巴结将军。

师:非常好!还有补充吗?

生4:我们还有一点补充。当奥楚蔑洛夫听说将军哥哥来了的时候,“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说:‘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这里对警官有神态描写——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我们觉得这就是一副奴颜婢膝的嘴脸,想起他这种笑我们就觉得恶心!

师:嗯,这是一副多么令人不屑的嘴脸啊!他有什么用意呢?

生5:通过巴结厨师而巴结将军。

师:是啊!这样一想就容易想通了,对吧?同学们,由于时间有限,其他几组对话的分析我们暂时放一下。你学会了这种通过理清人物关系、朗读人物对话,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了吗?九年级上册学习《范进中举》和《我的叔叔于勒》这两篇讽刺小说的时候,我们没有认真分析其中的语言描写。下面,我们分小组用刚学到的方法来看看下面这几篇文章的人物形象塑造情况。


屏显学习要求:

第一组《范进中举》:由胡屠父与范进的几次对话分析胡屠父的人物形象。

第二、三组《我的叔叔于勒》:父亲与母亲遇见于勒叔叔前后的几次对话分别体现了他们的什么心态?由此可知,父亲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四、五组《小公务员之死》:小公务员与将军什么关系?有几次对话?分别体现了小公务的什么心理?该如何朗读来体现?由对话可知小公务员是什么人物形象?

第六、七组《得救》:死囚犯巴夏尔与监狱长什么关系?有几次对话?你认为监狱长那样说有几层含义?

第八、九组《我的昂贵的腿》:“我”与安置局工作人员有什么关系?对话中“我”强调的是什么可对方是怎么说的?双方各自的态度怎么样?你认为安置局工作人员的哪句话最有讽刺意义?“我”代表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学生按要求两篇课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学习,师巡视指导,强调按要求找主要的人物对话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同时,分析人物形象时也不必分析对方双方,只要抓住主要人物分析即可。然后开始全班交流展示。

生1:我们组分析的是《我的昂贵的腿》。“我”与安置局工作人员是人民与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工作人员的关系,也就是安置局工作人员应该合理地为“我”安置工作。

师:好一个“为人民服务”!这个安置局的工作人员真的为人民服务了吗?

生1:没有。

师:那对话双方各自强调什么呢?

生2:对话中“我”强调的是“我”所作出的贡献,可对方却认为“我”疯了,真疯了;同时还连续两次用“我的时间很紧”为理由拒绝倾听“我”的诉求。

师:“诉求”,这个词语用得好!这个诉求合理吗?

生2:我们认为是合理的。

师:你们认为安置局工作人员的哪句话最有讽刺意义?为什么?

生3:我们本小组认为安置局工作人员的“您真疯啦”最有讽刺意义,因为他明明知道“我”并没有疯,而是不想听“我”的正当诉求,也根本不是想真心帮助“我”给“我”安置一个合适的工作;况且,“我”一直在强调自己身体健康得很。

师:“我”代表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生4:我们认为“我”代表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却得不到合理的补偿的人。

师:是啊!“我”是一个在战争中积极为国而战,战后却得不到公正对待的小人物。这样的人,当时的社会可能还有很多啊。

同学们,今天时间有限,我们的展示暂时告一段落,下来我们再好好交流,好吗?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是理清人物关系,朗读品味语言描写,从而分析人物形象。你学会了吗?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因为关系不同,各种表现也就不同。


案例反思:我认为这是素读给我带来的最好的一堂课,也是借助群研讨的力量大胆尝试的一堂课,其中的亮点是紧紧抓住人物之间的关系来看文本中的语言描写,从而揣测说话人的心理,通过引导感情朗读,读出语气、语调,最后分析得出文本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第一个环节通过填空让学生把握文体以及文章内容,从而自然引出学习目标,同时也暗示孩子们要做到“一课一得”,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来学习,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然后带着孩子们一起用这样的方法来分析《变色龙》中警官的形象,这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可惜的是因为时间关系,还有几组人物对话的分析没有得以展示。而且,学生朗读的量非常不够,我自己的语言也显得很啰嗦,提了很多无效问题,挤占了学生思考、活动、展示自我的时间,学生对另外几篇文章的分析也没有充分展示,就没能很好地检测学生是否真的把握了这种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最明显地还是对学生的学习不放心,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学校的“生·动”课堂结构改革理念。

虽然,这算不上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甚至不是合格的课改课,但我认为通过素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而且亲自实践了这样一种分析方法,就是一种成功。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8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





Latest Images